维生素D除了能补钙、健骨,更有许多促进人体健康的功效。
除了强壮骨骼以外,《英国医学杂志》(BMJ)上的一项研究显示,补充维D可使自身免疫性疾病的风险下降22%。也就是说,保证维生素D摄入充足,有利于免疫调节。
英国一项研究发现,血浆中维生素D水平与患癌风险呈负相关,其中关系最密切的是肝癌,风险降低了55%。
维生素D可调节血压,改善心脏功能,降低心脏病和脑卒中发生风险。摄入充足的维生素D,可使心血管病患者早逝风险降低30%。维生素D能改善血清素水平,对改善睡眠、带来愉悦感非常重要。怀孕期间维生素D水平较低的母亲,更易出现先兆子痫、早产和低出生体重儿问题,剖腹产概率也更高。
母亲缺乏维生素D,孩子更易患哮喘等呼吸疾病,肥胖率更高。补充维生素D可减少哮喘和呼吸道感染。维生素D能够刺激机体产生更多的胰岛素,血液里的维生素D水平越高,糖尿病风险越低。
- 肥胖的人,体内的脂肪会与维D结合,阻止其进入血液循环。
平时若发现有以下问题,也要怀疑维生素D缺乏的可能性:
常出现炎症或感染炎症后不易好;冬季容易感觉抑郁;经常疲惫;关节疼痛,四肢无力;感觉肌肉疼。血液检查中的血清25-OHD指标,可判断维生素D是否缺乏,每年可放在体检中检测一次。
可于清晨或傍晚适度晒太阳。成年人每天日晒时间以30分钟~1小时为宜;婴幼儿和儿童皮肤娇嫩,时间可缩短至15~30分钟;老年人合成维生素D的能力降低,时间可适当延长,但不能暴晒。
晒太阳时要裸露前臂、双手、小腿等部位。隔着玻璃晒,紫外线透过率不足,不利身体合成维生素D,最好到绿化较好的户外环境。
儿童、妊娠女性、老人等可在医生指导下服用维生素D补充剂。
补充维生素D的原则是:不缺不用补,缺了才需要补充到正常水平。
经阳光照射皮肤而合成的维生素D有自限性,一般不会过量,但服用补充剂存在过量可能。
维生素D最高可耐受摄入量为每天20~50微克。过多的维生素D摄入会升高血钙水平,长期如此会增加患肾结石、心律失常等的风险。